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開相關閣僚會議,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*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,遭到各國人民的抵制,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擴散到整個太平洋海域,嚴重污染海洋環境,國際國內民眾堅決反對日本將含有氚廢水排入海洋。
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已過去10年多,但其核污水處理問題仍未解決。去年秋天,日本政府曾一度決定將把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,但由于各方強烈反對等原因暫時擱置。
核污水“殺傷力”有多大?
所謂核污水,就是在冷卻核反應堆后殘留的廢水。
2011年3月11日,日本發生“3·11”東日本大地震,引發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,造成上萬人死亡。福島*一核電站在這場大地震和海嘯中損毀,數十種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到外界。
這些放射性物質污染了福島周邊的一切,除了草木、土壤、物品,甚至是細小的灰塵和空氣,還有核污水,即放射性液體。
核污水中被檢測出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。據介紹,核輻射既能殺傷細胞,又有誘變的作用,可能誘發細胞癌變或基因突變,導致生物畸形等。短時間內,攝取劑量一旦超過100毫希沃特,人體就會受到傷害,如果超過4000毫希沃特,將會直接導致死亡。
此前報道曾披露,即使是日方稱經過 “過濾”處理的核污水中,也含有氚、碳14、鈷60、鍶90等難以*底去除的放射性物質殘留。
福島核輻射泄漏對人和生物的影響:
福島縣在核事故后以縣內所有兒童約38萬人為對象實施了甲狀腺檢查。截至2018年2月,已診斷159人患癌,34人疑似患癌。其中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并接受手術的84名福島縣內患者中,8人癌癥復發,再次接受了手術。
2013年2月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報告顯示,福島核事故造成的周邊人口總癌癥發病率預期不會出現顯著的增加,但是某些特定族群可能會出現較高癌癥發病率。如居住在浪江町與飯館村的嬰兒在核事故發生后*一年大約受到12-25毫希弗的輻射量。因此,女嬰得乳癌、甲狀腺癌等的相對幾率分別會增加6%、70%,男嬰患白血病的相對幾率會增加7%。參與核事故救難的緊急員工中,1/3的員工罹患癌癥的幾率會增加。
2012年,在東京與其他5個縣府境內的18所凈水廠檢測到碘-131超過嬰兒*全限度。2011年7月,在320千米范圍內,很多食物都檢測到放射性污染,包括波菜、茶葉、牛奶、漁蝦、牛肉,但是到2012年情況污染有所改善,包心菜、稻米、牛肉,沒有檢驗發現顯著放射性。
另外,由于福島核電站排放的放射性物質污染海洋,對當地海洋動物可能會造成傷害,*大的影響是,破壞當地魚類的繁育能力。由于海洋動物的卵和幼體對輻射較為敏感,放射性原子能夠取代動物體內的其他原子,所導致的輻射將改變海洋動物的遺傳物質(DNA),造成畸變。
在此情況下,絕大多數變異動物無法幸存,一些動物還會將變異遺傳給下一代。在所有海洋動物中,*易遭受損傷的是水母、???、海蠕蟲等軟體動物,它們吸收輻射的速度超過有殼動物。因此,輻射將影響到海洋動物的長期生存能力。
排污到海洋的深遠影響:
在日本打算把福島核污水排放到海洋之前,福島和日本周邊的海洋已經被核物質污染,只是程度的輕重而已,而且造成了對人、生物和環境的危害?,F在,日本又打算把核污水排放到海洋,勢必進一步加劇海洋污染,并嚴重影響人和生物。
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于2020年10月23日警告,福島核污水有120萬噸,其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-14,而碳-14作為“人類集體輻射劑量的主要貢獻者,有可能損害人類DNA?!?/span>
德國綠色和平組織*級核專家肖恩·伯尼指出,存儲水箱中總共可能有超過63.6GBq(千兆貝克勒爾)的碳-14和其他放射性核素,在幾千年內都有危險,有可能造成基因損害。因此,*須放棄把核污染水排放入海。
據報,來自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,福島核廢水從排放之日起,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,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污染影響,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。
日本是中國的近鄰,不論日本排放廢水是采取近岸排放還是遠洋公共海域排放,放射性核素都將隨洋流在北太平洋海域擴散,中國管轄海域不可避免會受到放射性物質的跨界污染影響。
過去,日本政府屢屢稱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太平洋,也遭到反對,如果日本執意將核廢水排入大海,將對全球環境、海洋和生態造成長久而嚴重的危害,未來還可能遭受國際社會的長期譴責和法律追責。
多功能核輻射檢測儀用于檢測α、β、X 和γ射線,可廣泛用在制藥廠,實驗室,發電廠,采石場,緊急狀況營救站,金屬處理廠,油田和供油管道裝備,環境保護,警察局等部門。